栏目分类
热点资讯
新闻动态
你的位置:官方正版九游 > 新闻动态 > 殖民秩序持续瓦解,法国西非战略地位不保,两国已下“逐客令”!
殖民秩序持续瓦解,法国西非战略地位不保,两国已下“逐客令”!

发布日期:2025-02-05 06:11    点击次数:183

法国的处境日益艰难。2025伊始,科特迪瓦和象牙海岸便要求法国撤军。昔日法国凭借雄厚军力,牢控北非,并掌控西非众多殖民地,被尊为“西非太上皇”。然而,今非昔比,法国内政纷乱,已无力维持和扩张海外影响力。西非两国正是抓住这一时机,向法国发起了挑战。

自1534年起,法国便踏上对外扩张之路,其海外殖民版图一度仅次于大英帝国,位列世界第二,遍布非洲、美洲和亚洲。早在1624年,法国就在塞内加尔建立贸易据点,成为较早涉足非洲的殖民强国之一。历次战争冲突都为法国扩张殖民地提供了机会。19世纪初,尤其在拿破仑战争时期,法国的全球影响力达到巅峰。1812年,拿破仑几乎统一欧洲,然而两年后,俄国战役的失败导致法国元气大伤,大片殖民地被英国吞并。维也纳会议后,法国虽仅保住本土和少量海外殖民地,但这却为其日后重启对外侵略扩张埋下了伏笔。

1836年,法国对阿尔及利亚的侵略标志着殖民主义的死灰复燃。此后,法国的殖民触角伸向亚非拉三大洲,其势力遍及墨西哥、越南、柬埔寨、中国广州、印度、老挝以及南太平洋岛国。然而,非洲始终是法国殖民扩张的战略重心,阿尔及利亚作为其在非洲的桥头堡,至关重要。凭借阿尔及利亚的战略地位,法国逐步控制了广袤的中非和西非地区,囊括塞内加尔、毛利塔尼亚、马里、几内亚、贝宁、科特迪瓦、尼日尔、中非共和国、乍得和刚果等国。到1914年,法国在非洲的殖民地已达21个,其殖民地总面积占据非洲大陆总面积的37%,稳坐西非霸主地位,同时在东非地区也拥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。

第二次世界大战中,法国本土沦陷,其庞大的殖民帝国随之土崩瓦解。战后,尽管法国被认定为战胜国,但元气大伤,国力衰退已是不争的事实。 各地殖民地纷纷兴起独立浪潮,法国虽竭力镇压反抗殖民统治的力量,却已无力回天。至1980年,昔日法国的主要殖民地几乎全部独立。如今,法国仅残存南太平洋的一些海外属地、法属圭亚那以及少量岛屿,其总面积不及鼎盛时期百分之一。

然而,许多曾为法国殖民地的非洲国家,即便获得了独立,却依然深陷法国精心设计的“陷阱”之中。1959年戴高乐再次执政后,与阿尔及利亚达成的协议最能体现这种模式,它事实上决定了法国与大多数前殖民地国家此后关系的走向。二战结束后至20世纪60年代初,法国政府为巩固对阿尔及利亚这片广袤殖民地的控制,曾投入超过40万大军征战,最终却不得不承认失败。

戴高乐洞察了法国的软弱,面对阿尔及利亚问题,提出了三套方案:完全独立并与法国断绝关系;成为法国的海外领地;或独立自主,但同时成为法国的盟友。尤其第三种方案,允许阿尔及利亚独立,却能继续获得法国的资金和技术援助,极具吸引力。阿尔及利亚果断选择了与法国结盟,这在非洲掀起了连锁反应,许多国家纷纷效仿。

表面上看,法国失去了大片殖民地,但实际上,它却通过平等互助、互利共赢的名义,巧妙地保留了在这些国家的军事影响力,并通过经济手段,间接控制着当地经济发展。当然,也有例外,例如几内亚就选择了彻底的独立,不愿与法国维持密切关系。

法国对非洲的策略,实质上是一种“新殖民主义”,换汤不换药,依旧在榨取非洲的资源。非洲国家并非不明事理,之所以选择与法国合作,是因为他们刚独立时内政不稳,经济发展举步维艰,确实迫切需要外援。以往法国的这种做法鲜有挑战,但如今,随着俄罗斯和中国的影响力扩张,双方在非洲的利益冲突日益加剧。

俄罗斯瓦格纳集团在非洲的行动,最显著的特征是其与非洲国家的合作模式。例如,瓦格纳集团承诺协助尼日尔维护国内经济稳定,其回报仅仅是尼日尔部分矿产的开采权。这种“投入少、回报高”的模式,与法国公司竭泽而渔、榨取殆尽的做法形成强烈反差。

瓦格纳集团似乎乐于接受各种委托,只要支付报酬,便可提供军事训练、安保服务,甚至打击恐怖势力,包揽各种棘手任务。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,法国的合作条件苛刻,不仅要求资金存入法国银行,还强制非洲国家购买法国产品,种种掠夺式的要求令人反感。

自2020年起,马里、布基纳法索、尼日尔等非洲国家接连爆发军事政变。新上任的军政府均迅速宣布与法国“脱钩”,公开指控法国打着反恐旗号干涉内政,并下令驱逐法国势力,力求真正独立自主。法国撤军后,瓦格纳集团迅速填补了权力真空,俄罗斯的非洲影响力因此显著增强。科特迪瓦和象牙海岸也加入了反法阵营,令法国在非洲的处境日益艰难。更重要的是,即使法国有意通过大规模军事行动重塑其在非洲的影响力,其现有的军事实力也已不足以支撑如此行动。

法国陆军现役规模精简,仅维持2个师、6个旅及8000余名外籍兵力。此外,第13“龙骑兵”空降团和隶属于空军的3个空降突击队也属于法国地面作战力量。其坦克装备主要为222辆“勒克莱尔”主战坦克,另配有百余门自行火炮及200余辆ERC-90、AMX-10装甲车。

虽然法国拥有数量可观的步兵战车,包括628辆VBCI、339辆VBMR“狮鹫”、2650辆VAB、1418辆VBL和1149辆PVP,但其防护能力相对薄弱,更适于治安行动而非大规模现代化战争。法国陆军航空兵装备不足,仅有不到70架武装直升机,50余架中型通用运输直升机和百余架轻型直升机,为地面部队提供有限的侦察和火力支援。法国空军拥有200余架战斗机,主要型号为“阵风”和“幻影”系列,两者数量大致相当。

法国海军实力尚可,拥有1艘排水量逾3.5万吨的航空母舰,3艘“西北风”级两栖攻击舰以及2艘7600吨级的“地平线”级驱逐舰,护卫舰方面则包括8艘“阿基坦”级、5艘“拉菲特”级和6艘“花月”级,共计19艘。此外,还有4艘“凯旋”级战略核潜艇和5艘攻击型核潜艇(1艘“苏弗朗”级,4艘“红宝石”级)。然而,将如此规模的海军力量全部用于所谓的非洲前殖民地“收复行动”,显然是不现实的,航空母舰更不可能轻易出动。

法国丧失殖民地掌控权并不令人意外,其根本原因在于无力推动当地经济发展、维持政治稳定及改善民生。长远来看,俄罗斯的介入是情理之中,因为法国的衰落正逐步为其让出空间。既然俄罗斯能够在非洲获利,中国同样具备这样的能力。然而,中国秉持着与殖民主义完全不同的理念,不会对非洲国家进行掠夺式开发,而是致力于输出基础设施建设、经济发展模式和民生改善方案。因此,我们应充满信心:法国撤离后留下的空白,俄罗斯都能填补,中国更应如此。



官方正版九游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